有溫度的對話 漸凍人得以原音重現|大愛生活科學力

 

今天要認識,漸凍症患者,到了病程末期,因為運動神經元的退化,意識清楚,卻無法言語,只能靠眼球控制系統,在電腦輸入文字,合成發音,可是這種電子合成出的聲音,總是給人冷冰冰的感受。現在漸凍人協會,便與資訊業者合作,發起回聲計畫,要替漸凍人找回,原本的聲音。

 

「嗯,不動。」 好巧不巧,採訪當下,輪椅意外當機。 「你重新來,關起來,打開。」

人生,是由一連串的意外所組成,這話形容朱清良一點也不為過,因為他料想不到,3年前,漸凍症會找上自己。

台大醫學院免疫所副教授 朱清良:「怎麼講,我自己在台大醫院這邊,醫生也都已經束手無策,但他們也都是盡力幫忙。」

食衣住行都靠人照料,尤其是慢性癱瘓的病程特別難熬,儘管如此,他還是有個心願。

「好像還好,應該是不會,有一次好像(麥克風)靠太近那個破、破聲,對、對、對,我們等下會調一下。」

打起精神、調整好音量,打造客製化語音合成系統,首先就是要蒐集當事者的聲音。

「其中,BTS防彈少年團體,獲頒最佳團體獎,Best group,和最強大粉絲獎,Biggest fans。」

為了這一天的錄音工作,朱清良順了好幾次稿,不少段落是中英文交錯,念起來難度有點高。當聲音訊號輸入到電腦,還要做一些前處理,稍微噴麥、或者不順,就要重頭再來。

「指向麥克風,調外面一點,再來一個喔,再一次是不是?是,請開始。其中,BTS防彈少年團體……」

運動神經元退化,漸凍症病患喪失行為跟語言能力,如同困在潛水鐘裡,儘管意識清晰,卻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繫。

漸凍人協會秘書長 林麗華:「到(漸凍症)末期,他(患者)真的只剩下眼球能夠溝通、眨眼,表示他的需求的時候,只要字幕出來,能夠把他的聲音還原出來,告訴家人或者是照顧他的人。」

語音合成技術的問世,終於解決問題。全球著名的例子,就是已故科學家霍金,靠著眼球控制在電腦輸入文字,轉換成語音,只是冷冰冰的電子聲音,終究是少了一點溫度。 當前的語音合成技術,不只能做到發音,還能讓病患原音重現。

資訊軟體業者 高晟哲:「音量大小是由(聲音)振幅來決定的,那頻率的部分會去決定我們講話的音高,你頻率越快,你音高會越高。」

了解聲音如何被定義,接著一切就交給人工智慧,AI能夠將人的原音,區分為數萬個點,轉換成電腦能夠識別的數字,就可以重新組合。

資訊軟體業者 高晟哲:「我們在電腦上面處理,主要是看這個部分,我們針對一個聲音的波,去做一個觀察,就是分好幾個點去觀察,比如說一秒取樣4萬8千Hz,我們就是一秒去看4萬8千個點,然後就把它當作數字存下來。」

說起來輕鬆,實際卻是複雜的演算,從聲音錄製到完成演算,起碼一個禮拜,要做到完美,數個月都有可能,因為每個人的聲音、語氣,甚至腔調,這些特質都難以複製。

國立台北大學通訊工程系副教授 江振宇:「iPhone上面Siri上面那個聲音都是標準的,那個發音很、絕對不會出錯,但是我們現在要處理的病友的聲音或是一般人聲音,其實根本,就是每個人都有他每個人的特色,就像(客製化的),對客製化的問題,問題很多。」

建立好聲音模型,同一個中文字,在不同的用法上,軟體都能舉一反三。 朱清良原音:「很高興大愛台同仁來採訪回聲計畫。」

合成聲音:「很高興大愛台同仁來採訪回聲計畫。」

朱清良妻子 游燕伶:「我相信,就是如果是透過電話的話,一定分不出來這絕對會是他(的聲音)。」

曾經,在講台上,一開口就是兩個鐘頭,如今話說不到兩分鐘,朱清良就感到力不從心。

台大醫學院副教授 朱清良:「大概,講個一兩分鐘吧,就會覺得,慢慢就是辛苦這樣,講不太出話來這樣。」 身體漸漸惡化,面對這不可逆的病情,他卻始終惦記著學校的工作。

台大醫學院副教授 朱清良:「如果說,以後真的是沒有聲音的時候,或許我還可以用這個聲音繼續去上課,所以這個教職這個任務,這個部分,可能也還可以繼續延續下去。」 科技來自於人性,讓漸凍症患者打破桎梏,找回聲音的溫度。

文字記者:王以謙  攝影記者:謝啟泉

 

原文/影片出處:DaAi News